深圳市明德外语实验学校《感动于同一片蓝天》教师实验体会

感动于同一片蓝天
 ——深港版小学英语Book 11 Unit 6 Part C 教学后记

 

实验教师:黄日霞           来源:深圳市明德外语学校

 

“I can have a try. I can read!” “We can do the action.”“I like Nuwa. She is a good girl. She is very kind.” … 孩子们还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之中时,下课铃已经响了!真不忍心破坏这么好的气氛,真不想打断他们想象,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些,给孩子们更多想象的空间,来满足孩子们更多的求知欲望!

新接手这个班时,我时常为毫不活跃的课堂气氛感到苦恼。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大,高年级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,不管对知识是否接受或理解,都不太喜欢发言,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。特别是每单元C部分的故事教学和I部分的阅读教学,他们总认为只要能把文章的意思翻译出来就可以了,期待着老师解释文中的重难点,默默地做笔记,等待着完成一些书面作业,好向老师“交差”。孩子们对朗读似乎没有很大的兴趣,我试图寻求更好的办法突破“朗读”这个难关。

今年五月,我校引进了全国“十一五”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,正式进入了《语感阅读法与课堂教学设计研究》的实验阶段。课题的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,让学生在故事中轻松快乐地自然习得语言。在实验教材《典范英语》的教学探讨中,非常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。随着外出学习和校内各种研讨活动的开展,我从中收获了很多。每一次在课堂上与老师、孩子们一起倾听、跟读文中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成了我最大的的享受,我亲身感受到了语感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,我所带的六年级虽然还没有参与课题的实验活动,但我突然有了一种冲动,把语感阅读法运用于现在的深港版教材的教学中,于是我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了一节故事课——深港版Book 11 Unit 6 的C部分。在备课前,我再次浏览了网上有关《典范英语》的教材特点以及语感阅读法的教学特点,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思考:本节课的内容是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成语故事“女娲补天”,我可否抓住故事的高潮部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以更真实的情景带领他们走进故事的学习?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改变了以往“导入新课——初读课文——找出生词——解决生词——完成相应习题——朗读课文”的传统做法。我提前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暴风雨下“雷电交加”时的声音,在经过一番热身之后,让学生倾听声音判断是什么样的天气,这种天气下,人们会有些什么反应?同学们有什么感觉?让他们用学过的一些单词来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,因为刚学过的 中有很多用来描述故事或人物特点的形容词,所以很多孩子都能不经思考地说出了“Surprise, frightening, terrible,afraid…”等词。接着,我播放了课文中高潮部分的一段录音“Then one day, a terrible storm came. It was very strong. It made a hole in the sky and it rained and rained.” 先让孩子们用一些短语或句子来描述自己听后的心情,然后小组讨论录音中听到的内容,在他们大致了解了“暴风雨来了,天空破了个洞”的意思之后,我让他们再认真听了一遍录音,然后模仿录音把这段课文朗读了几遍,之后给学生设下了悬念“It was Frightening. There is a hole in the sky. What should we do? Who can help people?”趁机导入了新课 ,引导孩子们进入了故事的学习。

揭题后,我带着孩子们看了一遍VCD,完整地让他们输入了故事,了解故事的内容。再次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“Nuwa”,并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。接着,更多的时间我用在了指导朗读方面,与他们一起想象暴风雨来临时的场景,感受“a terrible storm”的“可怕”,体会“Nuwa took some mud and made lots of person.”的神奇,领悟“She took the melted rocks and flew into the sky.”毫不犹豫拯救人们的“可亲通过集体读、小组读、同桌读、个别读、男女生读、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梯式朗读,让他们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故事的真实感情,理解故事的内容。由于孩子们很快进入了故事情节,学习兴趣非常浓厚,课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。虽然在之后的小组表演、看图复述中,“branch, rained and rained, Melted rocks, everywhere”等词发音不是很到位,但通过引导他们找出拼读规则,纠正发音之后,在第二节课,他们已经能带着感情、很流利朗读、复述这个故事了。自然而然,我与孩子们一起突破了“朗读”这个难关。

虽然,这只是一节很普通的故事教学课,但是孩子们积极投入的表现,声情并茂的朗读,激情飞扬的讨论,以及处处真实情感的流露,让我无比感动。我与孩子们一起享受着真情带来的快乐。这就是“典范”给我的灵感,给我的感动和伴随而来的快乐!

《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》中提到:“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,注重素质教育。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,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,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,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,提高人文素养,增强实践能力,培养创新精神。”可见,情感和人文教育在英语课堂中是不容忽视的。

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,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,是语言训练达到一定水平的表现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:“在语言教学中,语感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最核心的因素。离开了语感,文学作品无从欣赏,听说读写能力无从谈起;语感的水平决定着听说读写的水平。”语感是一种难以明状,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非常有用的对语言的感觉。我们不能忽视学生语感的培养。以课本为依托,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着手是培养学生良好英语语感的必要前提。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,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采取有效措施,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。

《典范英语》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,又激发教师教的热情,的实验探讨给我们指明了英语教学今后的方向,引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,让我受到了新的启发:教学是一种艺术,需要的是精雕细琢;是一种追求,崇尚的是精益求精;是一种境界,信仰的是永无止境。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,需要向前多走一步。也许就因这不断的思考和多走的一步而让课堂更具生命的活力、思维的灵性、人文的情怀。

课堂是天空的一片流云,林间的一缕阳光,海面的一片风帆,湖中的一片倒影……我认为它更应当是五彩的云霞,灿烂的星空,智慧的源泉!我愿用我的真情带着孩子们穿过这片云霞,共赏天空的五彩缤纷;我愿用我的坚毅撑起这片星空,让孩子们感受群星的璀璨;我愿我的智慧挖掘这片源泉,让孩子们饱饮知识的清纯;我愿用我的双手张开有力的翅膀,与孩子们一起翱翔!

(此文获2009年十二月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小学英语教学后记评比二等奖)

创建时间:2023-11-30
收藏
“I can have a try. I can read!” “We can do the action.”“I like Nuwa. She is a good girl. She is very kind.” … 孩子们还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之中时,下课铃已经响了!真不忍心破坏这么好的气氛

新闻资讯

首页    教师实验体会    深圳市明德外语实验学校《感动于同一片蓝天》教师实验体会